当前位置:兵团理论网 >治疆方略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作者:蒋小凤 来源:新疆日报 发布日期:2023-05-10

  实体经济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报告凸显了实体经济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要深刻把握“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战略任务要求,扎实推动新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疆篇章的坚实经济基础。

  壮大实体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壮大实体经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实体经济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柱。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但要打破“大而不强”困局,就要在制造业升级上下功夫。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离不开科技创新引领。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实体经济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创新是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需要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撑,实体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可靠保障。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依靠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从供给端看,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只有实体经济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从需求端看,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在促进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等民生保障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不仅能增加有效供给,更是提供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由之路,关系着全体人民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可靠保障。

  大力推动新疆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体经济水平越高,经济实力就越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也越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正确认识实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政策举措。

  大力发展制造业,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新疆资源能源优势明显,区位优势独特,拥有发展制造业的显著优势。我们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发展制造业,突出抓好油气生产加工、煤炭煤电煤化工、绿色矿业、粮油、棉花和纺织服装、绿色有机果蔬、优质畜产品及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产业集群”建设,全力打造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通过制造业大发展,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为新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增强实体经济发展动能。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目前,新疆区域创新综合能力相对较低,科技创新工作的短板和不足依然比较突出,新疆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迫切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第一,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我区财政科技支出用于研发活动的比例,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第二,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大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持力度,建立各级财政科技支出稳定增长机制,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支持企业设立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三,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科技创新中的创造力。第四,提高企业话语权,加大科技计划项目企业牵头比重,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

  拓宽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目前,金融服务在新疆一些领域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亟须创新金融服务举措,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首先,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围绕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传统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支持力度。其次,加大对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乌鲁木齐、昌吉等制造业基地,创新金融产品,优化信贷流程,持续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最后,用好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债券市场融资规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加大国资国企改革债券融资支持。用好期货市场,支持研发新疆特色农产品期货品种。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优化实体经济发展软环境。营商环境是吸引高端要素集聚的重要基础,是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强度。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我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但营商环境“优”无止境。市场化环境方面,需要通过进一步清理妨碍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隐形门槛和壁垒,开展企业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改革,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持续释放经营主体活力和发展空间。法治环境方面,需要全面清理不合时宜甚至阻碍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法规规章,建立常态化诉求处理机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清除歧视性和差异化限制。政务服务方面,在数字政府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便利化、规范化,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和水平,形成立体化的政务服务体系。建立符合新疆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加快转变政府管理理念和方式,促进在法治框架内出台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新招实招硬招。

责任编辑:王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