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惠聚
刘元莉:日子越过越好
激发团场土地要素活力
刘元莉:日子越过越好

刘元莉(右)尝试“直播卖葱”(资料图片)。 杨燕飞 摄
2月3日,记者见到刘元莉时,她刚参加完团场组织的家政培训。
“2020年是我第一次种大葱,跟着专家学,边摸索边干,结果令我们两口子很满意。大葱平均亩产7000公斤,刨去投入,一年挣了十几万元!”刘元莉高兴地说。
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后,职工有了经营自主权,十三师各团场陆陆续续有职工开始尝试种植土豆、辣椒、红薯等经济作物。作为火箭农场四连“棉花种得最好的人”,刘元莉也不甘落后。
一开始,考虑到温度、土壤等因素,她迟迟没有“下手”。
2019年秋收过后,十三师驻火箭农场四连“访惠聚”工作队组织刘元莉等5名种植能手前往河南三门峡、洛阳等地学习,主要看看“人家地里在种啥?咱能不能种?能不能更赚钱?”
这可是一次收获之旅,找到了差距,开阔了眼界。“人家那地里头,种个水果柿子树,一亩地轻轻松松能挣好几千!”刘元莉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丈夫瞿友君很是支持。
翻阅书籍,上网查资料,筛选了刚开始预定的红薯、辣椒等,两口子决定种植大葱。
说干就干,农历鼠年没到,两口子就开始东奔西跑,承包土地,请来师傅指导规划,联系工人开春上工点种等。
愿景是美好的,但现实有些残酷。刘元莉告诉记者,2020年,她家种植大葱可以称得上是“一波三折。”
第一折,点种一个月后没发芽。3月20日点的种子,4月20日还没发芽。看到地里一片黄,这可急坏了刘元莉,她说,“有几天我偷偷蹲在地头哭。”
连队“两委”委员和“访惠聚”工作队队员纷纷给她出主意,“补种苗子。”再次补种后,5月底,地里一片绿油油。
第二折,“地老虎”猖行。这是一种害虫,主食农作物根部。小葱刚成型,根部又嫩又甜,地里一多半小葱被蚕食。
“各种法子,不管用。最后有人给我出了个主意,晚上带着矿灯捉它们,它们喜光,才把它们给解决掉。”刘元莉说。
第三折,葱个头太大,难卖。“那地头,远远望去,跟小甘蔗地一样,葱又粗又壮。”周边不少职工感慨,没见过这么大的葱。
一时间,刘元莉辛辛苦苦种出的大葱,销路成了难题。因为少见,团场的市场不太认可。找小商小贩打听销路、给餐馆送、外出找市场……
连队“两委”成员、“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得知这一消息后,到处帮她打听市场,甚至有的给她出主意,让她尝试“直播卖葱”。
最终,在众人的努力下,刘元莉的大葱有了市场,卖了个好价钱。刘元莉悬着的心,这才落了地。
说到未来,刘元莉告诉记者,她想学习更多的种植技术,生产更多优质的农产品,让自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采访结束时,对面的广场上有人跳起广场舞,音乐是如此动人,“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明天又是好日子,千金的光阴不能等。今天明天都是好日子,赶上了盛世咱享太平。”
责任编辑:马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