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
跨越半个世纪的兄弟情
阿克木江·买买提一家全家福。图/新疆油田公司供图
11月28日,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新疆油田公司准东采油厂员工阿克木江·买买提的家庭光荣上榜。
“这份荣誉,还有一半应该颁发给我的大哥——尚庆禄一家。”阿克木江说。
儿时伙伴成为工友
“上世纪60年代,我们家和尚大哥家住的地方仅一墙之隔。我们两个自打穿开裆裤起,就在一起玩。”阿克木江说。12月2日,记者联系到阿克木江时,他和尚庆禄刚从火烧山作业区走出来,两人有说有笑,亲如兄弟。
儿时的生活,虽然不太富裕,但回忆起来都是满满的幸福。“我和尚大哥相差半岁,那时我们经常在戈壁滩上一起打‘羊髀石’游戏。”阿克木江说。
小时候,两家都住在克拉玛依乌尔禾区,父辈都在原新疆石油管理局的运输队上班,阿克木江的爸爸是修车工人,家里有一儿两女;尚庆禄的爸爸是汽车运输工人,家里有两儿两女。
“小时候,我们两家人经常串门,逢年过节都在一起过,两家孩子也经常在一起玩。”尚庆禄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开玩笑,说两家要定“娃娃亲”。
后来,新疆石油管理局又启动南疆开发。上小学时,尚庆禄全家搬到了原库车县石油基地大院,阿克木江一家搬到距库车县城60公里的五七农场。上初中时,阿克木江全家也搬到石油基地大院,两家又成了邻居,阿克木江和尚庆禄成了校友。“初中时,我和尚大哥,还有另外几个同学,天天黏在一起,每天写完作业就出去玩游戏。”阿克木江说。
尚庆禄(左)与阿克木江·买买提(右)一起巡井。图/新疆油田公司供图
1979年,阿克木江和尚庆禄同时考入原泽普石油技校,毕业后一起分配到原克拉玛依采油三厂。上世纪80年代末,为响应准噶尔东部石油会战号召,两人又先后调到准东采油厂火烧山作业区,工作在同一个班组、住在同一个宿舍。
工作上的结缘,让两个好兄弟结下了深厚情谊。
邻里相携亲如一家
在准东采油厂,两人先后成了家,两家人又成了邻居。
1996年,阿克木江的爱人因病去世,沉浸在悲痛中的阿克木江无法自拔。“那时候,他一个人带孩子,儿子还在上托儿所,日子过得很艰难。”尚庆禄说。
因石油工人常年在野外工作,十天半月才能回一次家。为了不让阿克木江担忧,尚庆禄叮嘱爱人帮着照看兄弟的儿子。
“爸爸不在家时,经常是阿姨接我放学回家,在他们家写作业。有一次我感冒发烧,阿姨给我买来药,守在床前,用毛巾湿敷降温。”阿克木江的儿子买买提依力•阿克木江回忆起儿时的经历仍记忆犹新。
两年后,阿克木江组建了新家庭,尚庆禄夫妇也终于放下心来。
2012年,年近50岁的阿克木江转岗到采油前线,需要通过高级工考试。为帮助兄弟考试过关,尚庆禄时时催促他背题,在实操中更是带着他一遍遍练习,直到考试通过。
大哥的帮助,阿克木江铭记于心。2015年,尚庆禄的儿子尚正凯结婚时,阿克木江跑前跑后,帮忙联系车、买东西、发请帖……有人说他:“看你这忙乎劲儿,以为是你儿子结婚呢。”他笑着回答:“说啥呢!就是我儿子结婚。”
2018年,尚庆禄的岳母去世,已经搬到乌鲁木齐市居住的阿克木江得知消息后,立即带着儿子赶到克拉玛依,忙前忙后,帮着料理老人的后事。
尚庆禄(左)和阿克木江·买买提(右)一起抱着孙子。图/新疆油田公司供图
兄弟情谊代代相传
两代父辈的兄弟情意深深影响着孩子们。2015年,买买提依力在克拉玛依参加培训,尚正凯知道后,将买买提依力接到家里居住。
那一年,尚正凯刚结婚不久,为了让买买提依力安心学习,尚正凯专门腾出一间房给他住,还每天开车往返学校接送。“我住在乌鲁木齐,对克拉玛依人生地不熟。到了这里第一个想到的亲人就是尚哥哥。”买买提依力说。
尚正凯比买买提依力大四五岁,从小就对这个弟弟照顾有加。“他是个非常阳光的男孩,学习也好,重点大学本科毕业。”尚正凯说。
在尚正凯家,买买提依力住了两个多月,参加完培训后分配到吉庆油田作业区。
2019年,买买提依力也在克拉玛依定居结婚,和尚正凯在同一个城市。
“现在,哥哥的女儿3岁,我的儿子1岁半。我们两家经常相约到公园,一起遛娃。”买买提依力说。
如今,阿克木江57岁,尚庆禄58岁,看着孙子们一点点长大,兄弟俩感慨不已。“等退休后,我也到克拉玛依定居,跟尚大哥一起带孙子。”阿克木江憧憬着,退休后与尚大哥家继续在一起,让亲情在孙辈中延续。(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责任编辑:克迪尔亚·库尔班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