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

看各地是如何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

来源:新华社 日期:2023-01-20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对于我们这么大的经济体而言,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至关重要。要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过去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物价基本平稳,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当前,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的任务依然艰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今年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应该如何发力?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各地有哪些探索实践?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企业和有关专家。

  稳增长,释放更多内需潜力

  镜头:

  1万平方米的洁净厂房内,清洗机、蒸镀机、切割机等设备忙碌运作,生产人员紧盯电脑画面,有条不紊地进行产品质检……在江西南昌凯迅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一片片直径约100毫米、厚度约0.12毫米的LED芯片经过包装,被运往全国各地。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凯迅光电每年的研发投入超过1000万元。“去年受多方因素影响,企业一度面临压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一系列政策,为我们加大研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了有力支持。”凯迅光电财务总监唐征算了笔账,2022年,税收支持政策使企业减负超过4500万元。针对企业在原材料供应、物流运输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当地政府还派专人进行服务,确保了生产有序运转。

  2022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经济稳健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看供给结构,产业升级发展持续,新动能积蓄增强。2022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4.2个百分点;看消费需求,线上消费需求释放带动作用明显。前11个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4%,网络购物带动快递等行业较快增长。

  “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许召元认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突出做好稳增长工作,有助于稳住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许召元分析,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今年做好稳增长工作具备较好基础和有利条件。一方面,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球也处于相对领先水平;另一方面,我国有14亿多人口,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这些有利因素为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2023年突出做好稳增长工作,尤其要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许召元说。

  增强消费的基础性作用。这几年受疫情影响,接触性消费增速放缓,百姓存钱避险倾向上升。许召元认为,当前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既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也要改善消费条件,“例如文化旅游、养老育幼、医疗健康等方面消费潜力巨大,但供给质量仍需提高。针对住房、汽车等消费领域存在的部分限制性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例如推动汽车消费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

  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总体上看,我国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认为,拓展投资空间,要加大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投资力度,扩大先进制造领域投资规模;也要持续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投资结构。

  “既要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好钢用在刀刃上’,也要通过体制改革和模式创新,释放投资主体活力。”刘立峰说。着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也对稳增长至关重要。许召元建议,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提升利用外资水平、扩大重要商品和服务进口等举措,提升国内大市场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吸引力。

  稳就业,优化稳岗扩岗举措

  镜头:

  在浙江台州湾新区的一家电动车生产企业,5条产线满负荷运转。

  该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刘炎介绍,为稳生产、赶订单,保障春节期间生产不断线,公司决定发放每人680元的“留工礼包”,并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和多样的文体活动,鼓励员工留企过年。

  企业想妙招,政府也来出把力。通过调研摸排情况,台州市人社局应企业需求推出“过年礼包”,为每位留在当地过年的浙江省外员工发放380元新春补贴,助力企业春节“不打烊”,冲刺“开门红”。相关政策出台后,目前该企业有留企过年意愿的员工已超过100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和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以赴稳就业保就业,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人社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提前超额完成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任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劳动力需求主要受经济增长、资本及技术禀赋以及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做好稳就业工作,首先要稳增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湘泉说,预计2023年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将带动企业劳动力需求扩大,增加市场岗位供给。特别是,随着疫情防控优化调整措施逐步落实,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业有望逐步恢复。服务业就业容量大,将有利于吸纳劳动力就业。

  曾湘泉建议,将一揽子就业优先政策落实落细,2022年一些行之有效的稳就业政策要延续优化。例如,2022年人社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一揽子助企纾困、稳岗扩岗的举措。截至2022年11月底,社保“缓返补”为企业减负超2700亿元,助力稳就业的基础更加坚实。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今年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曾湘泉表示,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将释放更多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岗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有所好转。智联招聘平台大数据显示,春节后招聘市场将出现比较明显的复苏,特别是新经济企业、专精特新类企业用工需求复苏较快,将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利好。

  在农民工就业方面,有研究显示,每年2月、7月是用工的高峰期,新一代农民工更倾向于通过参与短视频、直播等线上招聘方式寻求工作机会。“这提醒我们,相关就业服务应在2月、7月着重发力,并进一步推广‘人社局长进直播间’等服务新模式,提升服务质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张成刚说。

  业内专家认为,今后一段时间,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就业矛盾将成为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因此,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至关重要。

  稳物价,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

  镜头:

  清早,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每家乐超市内熙熙攘攘。“马上过年了,超市货品挺全,价格变化也不大。”市民高女士指着货架上满满当当的米面粮油说。

  物价稳,得益于供应足。几公里外,吉林市昌邑区,老爷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加工设备正全力运转。

  吉林市通过建立统一的保供“白名单”制度,持续做好市场监测,并强化联保联供机制和供应保障力量,确保了“米袋子”供应有力有序。

  “米袋子”足,“菜篮子”丰。浙江省湖州市大润发超市长兴店,生鲜区货架上,蔬菜、鲜肉、水产品琳琅满目。为确保春节前重点民生物资备货量稳定,大润发米面粮油较平常加大50%备货量,鸡蛋备货量增加30%,并增派人力全力支持线上订单配送,以满足消费者采购需求。

  物价事关宏观经济运行平稳,事关千家万户衣食住行。2022年前11月,在许多发达经济体通胀水平超过8%、创下历史新高的情况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左右,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国内粮食稳产增产、能源市场平稳运行,为我国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研究室主任郭丽岩分析。

  今后一段时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高位波动,国际高通胀的输入性压力影响犹存。我国稳物价仍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但是,我国经济韧性强、市场供给充裕、政策工具箱丰富,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重要商品产供销体系不断完善,价格调控机制更加健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综合施策、精准调控,全力以赴做好稳物价工作。

  全力抓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落实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加大保供稳价工作力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稳定粮食产量;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督促指导地方加强产销衔接、做好应急预案,多措并举抓好稳产保供。

  扎实做好能源保供稳价。今年将充分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严格落实产煤省区责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动煤炭稳产增产;落实好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强化调控监管,引导煤炭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加强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

  加强价格监测监管。相关部门将密切跟踪物价总水平和重要商品价格变化,加强前瞻性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开展市场调控。严厉打击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遏制过度投机炒作。

  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指导各地认真执行阶段性调整价格补贴联动机制,扩大保障范围、降低启动条件,及时足额发放价格临时补贴,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责任编辑:张艺馨 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