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中央媒体看兵团|六师芳草湖农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作者:记者 李道忠 实习生 李洋 来源:兵团日报 日期:2023-08-28
六师芳草湖农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布局按实际来 需求听群众的
  近年来,兵团六师芳草湖农场以保障优质棉花有效供给为重要任务,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从下游向上游推进的科学布局、积极发动职工群众参与等多种有力有效措施的实施,农场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得以补齐,水资源利用率大大提升,农场职工群众受益明显。在持续探索和改进的实践中,芳草湖农场走出了一条发挥职工群众智慧、使职工群众广泛受益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路子。
  建设自下游向上游推进
  芳草湖农场地处呼图壁河下游冲积平原上,耕地面积80.5万亩,其中基本农田69.7万亩。截至2022年底,已改造提升16.05万亩,2023年正在实施8.6万亩。
  呼图壁河的河水是芳草湖农场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但是由于呼图壁河径流的年内分配不均,汛期早,历时短,枯水期长,因此,水源匮乏问题成为制约芳草湖农场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十七连是芳草湖农场最远的一个“三到头”连队,即“水到头、路到头、电到头”。地理位置的制约使得十七连相较于其他连队在缺水的困难上更为突出。“我们连是最偏远的一个连队,位于下游地区,每次到我们连浇水的时候,水就很小了,缺水是常态。”芳草湖农场十七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姚新平说。
  为了解决农业灌溉缺水问题,连队“两委”曾从新湖干渠抽水10万余立方米,缓解了旱情。但连队“两委”深知,这个法子治标不治本,缺水的阴影笼罩在十七连每位职工群众的心头。
  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布局问题讨论会上,农业用水匮乏问题成为芳草湖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关注的焦点。农场农业灌溉缺水问题普遍存在,但是下游连队缺水问题尤为突出。因此,芳草湖农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最终做出一个“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布局决策——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从下游开始向上游推进。
  开源太难,就从节流入手。在下游连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通过铺设防渗渠、优化条田管网布局等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
  十七连作为下游连队,成为第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连队之一。目前十七连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完成,高效节水灌溉也得以实现,农业灌溉用水匮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自下游向上游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了芳草湖农场的持续均衡发展,彰显了农场人团结一心,共同走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决心,也成为芳草湖农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摸索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发动职工群众积极参与
  2021年,芳草湖农场高标准农田项目的确定改变了以往行政大包大揽的做法,项目由各连队“两委”组织职工群众按要求自主向农场申报,农场审核汇总后向六师五家渠市农业农村局申报,最终结合前期储备和群众积极性及满意程度选择项目区。
  在申报过程中,农场通过公告的形式,充分征求连队“两委”及职工群众的意见,上会讨论有关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建设内容,各连队“两委”及职工群众对项目热情很高,积极献计献策,并参与工程全过程。
  十四连的职工薛继平告诉记者,自己就曾在会上提出过建议。由于农业灌溉的水渠横亘在去自家地的路上,每次去地里都要绕行2公里,很不方便,因此就在会上向设计方提出了这个问题。
  问题提出后,得到连队“两委”和设计方的重视。最终,连队“两委”决定投入资金,在影响出行的斗渠上建桥。很快,设计方出具了新的设计图纸,施工方快速投入施工,解决了包括薛继平在内的8户职工去地里要绕路的难题。
  无独有偶,二十二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蒋锴清也告诉记者:“几乎每次会议我都参与了,上次设计方要改我们的管道,我投了反对票。”
  设计方给出的管道改造方案中,管道重新铺设,需要拆除连队职工原有的管道,大大浪费职工原来的投入,并且新铺设的管道间距要加宽至七八十米,直接贯连两户职工的土地,可能造成权责不清问题。基于这样的考虑,反对的意见在会上被采纳,二十二连职工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障,也避免了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新的纠纷。
  在前期现场踏勘期间,项目团场、连队“两委”、职工群众代表和设计单位对项目区实地复核、踏勘确定方案,充分征求连队“两委”和受益职工群众的意见并签字确认,明确项目建设任务、建设地点及建设内容。相关的信息如涉及连队的建设内容、工程布置等均在连队进行公开、公示,得到了项目团场和连队的一致认可。
  积极征求职工群众的意见并发动职工群众参与,保证了项目建设中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从而推进了工程建设,确保了该项目的顺利完成,也从根本上满足了职工群众需求,保障了职工群众切身权益。
  以人为本让职工群众受益
  芳草湖农场耕地质量较好,但是农田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造成了水资源浪费,职工群众劳动强度较大,作物产量低。田间道路还未全部硬化,造成机械通行不便,不利于农业生产。农田防护林部分配套不完备,农场职工群众的农业生产活动受限,生产效益也受到极大影响。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中,芳草湖农场按路、林、渠、电、管网配套的要求实施,缺什么补什么,最终形成田成方、节水灌、路相通、设施配套完善的优质高标准农田,使芳草湖农场职工群众得到便利和实惠。
  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之前,芳草湖农场的田间道路大多为土质路面,坑洼不平,机械驶过后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严重影响了职工群众的农业生产活动。“晴天一身土,阴雨天一身泥”成了职工群众的真实写照。
  “以前的路是土路,不好走,下雨天去地里干活,鞋粘在泥里都拔不出来,要想拉运农资,得赶在下雨天前把农资搬地里,很不方便。现在路修好了,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确实给广大职工群众带来了方便。”二十二连职工白月强告诉记者。
  芳草湖农场的田间道路建设参考了四级公路的标准进行设计,路面铺设了30厘米砂砾石,夯实密度不小于0.75,路基高于田间地块高程0.3米,宽度也增至4至7米,解决了雨天泥泞的问题,保证了农业机械及职工群众的通行。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不仅在田间道路的修缮方面给当地职工群众带来了便利,并且做了节水灌溉工作,不仅有利于农场提升农作物生产能力,还促进了农场就业和经济发展,实现职工群众增收增效。
  芳草湖农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初就确定了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的设计原则,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加大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与投入力度,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和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改善职工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夯实维稳戍边基石。
  (原载《农民日报》2023年8月26日6版)

责任编辑:张宇帆 丁梦飞